自金融实际上是一种点对点的融资服务,违约保险能够取代传统的信用中介,化解这类金融服务的违约风险。
【财新网】(见习记者 韩祎)“违约保险将是自金融发展的催化剂,用保险的互助机制替代对中介信用的依赖。”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清华五道口金融学院院长吴晓灵今天说。
9月24日,吴晓灵在2015南湖互联网金融峰会上表示,自金融是互联网时代的蓝海,未来互联网金融将从大规模批量生产逐步回归到私人定制、小批量生产。同时,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依然会有信用中介服务的需求,违约保险将是自金融发展的催化剂,用保险的互动机制替代对中介机构信用依赖。
“我说的自金融实际上就是一种点对点的融资服务,”吴晓灵认为由于信息技术加工的成本降低,为脱离持牌信用中介的自金融活动开阔领地,使得个体可以直接获得透明的信息,“最典型的是P2P”。
针对7月份央行等十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吴晓灵对财新记者表示,监管层强调的是P2P信息平台的角色,不能建资金池、也不能有任何担保。
她提出,点对点相关的金融服务所产生的风险可以通过保险产品来化解。
吴晓灵解释道,保险的本质不是金融业,它的法律关系是互助关系,功能是基于大数法则下的经济补偿功能。在互联网那个时代,一个产品的出现能够迅速地产生很多客户群,这样就产生了大数据,为大数法则提供可能性。
随后,她还谈到自金融的监管边界问题,认为减少负外部性和控制单体投资风险是监管介入的原则。为了减少负外部性和单体的风险,可以从两方面来进行限制。
其一,限制自金融活动的人数,减少负外部性的范围。她以证券法提出二百人作为公募和私募的界限为例,表示参与(同一)自金融活动的具体人数可以协商,但原则是尽量减少一个金融活动的负外部性。
其二,限制自金融投融资的金额,减少失败对投资人的冲击。“当你放开了人数时,对每一个人所参与这个活动的金额要有一定限制。”吴晓灵强调,最后要达到的效果是,即使这个项目失败了,对每一个参与的人来说损失有限,那么社会的负外部性也有限。■
来源:财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