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其目的不是否定互联网金融的作用,更不是要把互联网金融一棒子打死,而是要通过打击非法、保护合法、加快清理害群之马,有效地规范经营行为,还互联网金融一个健康有序的发展环境。”10月15日,由新华社《财经国家周刊》、瞭望智库主办的2016中国新金融高峰论坛在北京新华社大礼堂举行。受邀出席论坛的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会长、中国人民银行原副行长李东荣在致辞演讲中如是表示。
两天之前,国务院办公厅公布《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整治工作将在明年3月底前完成,引发行业高度关注。怎么看待此次专项整治?对于互金机构来说,该如何规范发展?以互联网金融为重要内容的新金融,下一步又该走向何处?
15日,这场囊括监管层、从业者和市场研究人士的高峰论坛上,围绕互联网金融专项整治风暴等核心话题,各界人士分别从金融科技、普惠金融、大数据风控等角度,解读政策热点,把脉行业痛点,为新金融的发展积极建言献策、奉献真知灼见。
“没有不付出代价就能摘桃子的”
规范发展互联网金融作为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重要工作,将是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内互联网金融行业发展的主基调。
李东荣就当前互联网金融规范发展谈了六点意见:一是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导向;二是以发展普惠金融为重点;三是以合规审慎经营为前提;四是以提升风控能力为关键;五是以先进性技术为驱动;六是以开放共赢合作为基础。
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会长、中国人民银行原副行长李东荣
国务院参事室副主任王红表示,在新金融的创新中,每个市场主体都应该成为新金融秩序建设的重要一员,大家都有责任为构建新金融秩序贡献力量,如移动支付的高效率,使众多百姓成为了新金融的直接参与者。新金融的本质还是金融,与金融活动相伴而生的是风险防控和监管,因此新金融的创新过程也其风险管理工具的创新过程,也应该是金融监管创新的过程。创新与监管两者如影相随、相伴成长,为新金融健康发展营造健康的生态环境。
针对《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银监会原副主席蔡鄂生认为,规范整顿就是为了更好的发展,为了健康的发展,只有健康的发展才能是可持续的。不过,从道理上看很简单,但是一放到具体的整顿工作当中就变复杂,因为存在各种关系、各种利益、各种架构,以及如何确定哪些要支持、哪些要抑制,等等。
蔡鄂生强调,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规划的金融改革蓝图,目前发展的任务还很艰巨,实际上有些问题虽处在前沿,整个体系和制度、市场还没有到完全成熟的状态。“所以一定会付出代价,现在这个整顿实际上就是付出代价,没有不付出代价就能够摘桃子的。不管创新也好、整治也好,都要付出代价,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成本。从这些角度来看,大家会通过变化找准自己的位置,最终确定一个发展方向。”
来自地方监管部门的浙江省金融办副主任包纯田进一步表示,国家对新金融应定好位,否则无论政府部门、企业机构和从业人员,都会无所适从。他认为,近期出台的诸多监管政策非常必要,但中央部委在金融监管中究竟担任什么具体角色,分层分类和日常监管的边界等问题还未完全明晰。面对当前这样一个不同于以往大一统模式、经济总量和结构都发生巨大变化的新时代,金融监管体系应该及时调整。
部分企业失察导致风险扩大
在监管逐渐落地之后,不少专家建言,一是要有效鉴别互联网金融公司的属性并预制相应的监管,二是从制度建设层面加强投资者教育,三是从业机构要认清金融本质,加强风控水平。
恒丰银行研究院执行院长董希淼认为,这两年整个互联网金融发展过热,使得业内人士存在一定的偏差,恰恰一些企业不具有金融发展的能力,导致风险扩大。另外,金融消费者自身的意识跟能力都还有待加强。在整个金融市场逐渐成熟的过程中,大家对于风险的认识、识别都有待提升。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认为,对于互联网行业或者说新金融领域,各种新机构的责任没有完全落到实处,它们在以各种各样的手段规避逃避自己的责任,可能这是目前需更好地进行规范和制度安排之处,是制度安排的主体。另外,对于消费者来讲,消费者应该形成自己的判断风险、认知风险的能力要求,这是投资者适当性的制度安排,是制度建设的第二个方面。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互联网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兼秘书长伍旭川认为,经济学上有一个监管理论叫“钟摆效应”,就是像时钟左右摆,政府有时候可能在发展和监管方面要找到一个平衡,在经济过热时监管更严一点。在互联网金融业态中也要找到一个平衡。人民银行已经不再提“区域性金融风险了”,改成了“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在中国出现的区域性风险其实就是系统性风险。
对此,资邦金服高级副总裁兼首席政策官唐岫立表示,国家出台一系列的法规、管理办法、措施,对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是有好处的,是要把它引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为社会作贡献,对这些要求的认识要有转变。对互联网金融来说,这是一个春天,最起码从法规、制度上,国家承认了这样一种业态。
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业务部主管郑晓东给出了一些具体措施建议。他表示,国家赋予互金协会的使命是承担了重要职能的全国性自律组织,协会自身定位于服务监管、服务行业、服务社会。例如,相关的举报系统已经上线了,在协会官网和官微都设置了举报入口,举报范围包含网络借贷、支付、互联网保险等多种业态。并且,协会还将对举报信息进行收集、处理、汇总,并转发十多个相关部委,尽早跟踪处理虚假广告、非法集资等各种行为。
数字普惠金融,有红利也有风险
这些年来,随着新金融业态的快速发展,普惠金融的实现路径变得越来越有想象力,技术手段也越来越多元,新金融正在成为普惠和扶贫的生力军。
农业部财务司司长陶怀颖指出,近年来互联网技术确实有力地推动了城乡缩小差距,促进一体化发展,同时也为农村金融创新带来了新的机遇。市场已经开辟了用新金融解决农村长期以来面临的贷款难、贷款贵以及服务不到位等老大难问题,开启了新的视角和新的途径。
中国邮储银行副行长曲家文也表示,邮储银行9月28日刚刚在香港H股上市,之后将继续坚持普惠金融业务方向。尽管邮储银行在此已经具备了较好的基础和成效,但远远不满足于这一点,正在利用互联网+普惠金融,着力打造数字普惠金融。例如,充分利用邮政的属地物流、电子商务和银行金融服务等多板块资源,形成具有信息流、资金流、物流、商务流四流合一的先天优势。并且通过建立云平台,创新了互联网金融+农村电商、互联网金融+属地物流、互联网金融+跨境电商等新模式,还与500多家互联网企业合作,通过跨界融合、平台共享,来形成新经济时代协同发展普惠金融的新业态。
可溯金融董事长助理黄春林也表达了类似观点:目前困扰农村金融发展的因素中,不外乎这样几个难点:第一,农村整个数据体系的缺失;第二,农户、农企融资难,且融资成本相对高于一般的企业;第三,农民资产流动性相对较差;第四,农村的消费方式是一成不变的,和城镇居民有着很大不同。可溯金融可以帮助四五线城乡的消费者快速缓解授信难题,消除信贷盲区,并为他们提供特色的消费模式,解决其所需要的生产资料或者消费品。
拍拍贷总裁胡宏辉认为,中国经济一直在转型,从之前依靠国有企业到现在依靠一些毛细血管,未来肯定是要依靠消费来带动。从这个角度来看,怎么让更多的人享受到金融服务就变成了未来促进经济增长非常重要的基础。未来,普惠金融一定会在政府的帮助、支持和鼓励下快速推进。中国普惠金融的渗透率肯定会在现在的低位向西方国家的方向发展,提高金融渗透率。“所以我觉得,未来的普惠金融将有非常大、非常广阔的空间,也会有更多的机构参与其中,把这个工作一起做好。”
另一方面,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综合政策研究室主任雷曜强调,数字化或者数字技术并不天然等于普惠金融,它在几个方面可能还会对普惠金融的体系建设带来一些负面影响:首先,创新技术和商业模式可能带来监管盲点,要避免创新商业模式带来新的风险;其次,农村和城市中低收入人群,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对数字化产品的接受能力也比较低,要避免形成数字鸿沟;再次,数字技术不改变金融本质,但它会改变风险出现的形态,一定要注意防范;第四,国际社会上存在着去风险化的趋势,一些金融机构、市场主体都在避免因过度使用数字普惠金融带来新的安全问题。
大数据是一把“双刃剑”
随着科技手段不断提升,金融行业对科技力量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大,大数据风控和征信行业逐渐成为伴随新金融发展的两个潜力行业。
民生银行董事长洪崎在会上表示,发展三年之后,人们不应该再把传统银行和新金融对立起来,其实金融业本质上就是具有金融功能的信息产业,因而从新经济、新金融的技术层面来看,现在无非是由互联网、云计算等技术支撑起来的大数据行业。
在论坛现场,《财经国家周刊》、瞭望智库联合前海征信共同发布了《中国社会信用体系发展报告(2017)》。前海征信是首批获央行批准筹备个人征信业务的八家公司之一。前海征信总经理邱寒指出,中国目前的情况下,信用已经成为金融体系发展的一个基石。
企业每年因为失信造成的损失,在全国来说高达7千亿。从2014年开始,整个金融行业的不良率快速上升。邱寒表示,与此同时,需求层面仍非常迫切。例如,前海征信的一款产品是从去年7月份开始推向市场进行公测的,连她自己都没有料到,一年多的时间里居然签署了近2000家不同的金融机构,其中有银行、消费金融公司以及大量准金融机构、互联网金融机构。与此同时,做个人征信光有意愿没有技术也不行,前海征信积累了亿级金融数据和数亿级互联网用户数据,一年多内研发出30多款覆盖贷前贷中贷后的全流程产品,才能有效满足这一快速增长的需求。
洪崎也进一步概括称,互联网和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平台上的智能化问题,将是金融业发展的整体趋势。短时间内虽说传出很多所谓的颠覆性技术,实际上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也不会太快。但不能因此轻视一些现在看来前景不太明朗的新技术,一旦那些节点、临界点突破以后,例如政策层面、数据层面和技术层面的关键问题解决了,技术革新将带来金融行业的突飞猛进。所以我们现在要积极拥抱新金融、新技术。
同盾科技CEO蒋韬认为,大数据其实是一把“双刃剑”。因为风控天生就需要协防、联防,需要数据共享的场景支撑,因而不可能缺失大数据资源。但是因为数据的集中存储、集中汇聚,必然会产生一些安全和隐私问题,这就要求这些大数据公司须有非常高的职业操守和道德操守。另外,整个公司内部要有非常严格的包括安全、隐私在内的操作规范。
“我们希望这些机构能够尽可能多地对接民间金融机构,包括P2P、小贷公司、融资租赁公司,包括一些银行的信用卡中心、消费金融,尽量获取共享数据,获得多头负债的信息,防止这种拆东墙补西墙的行为。”蒋韬表示。
中诚信征信有限公司副总裁杜志超认为,整个征信行业的发展,其实就是从传统的征信发展到大数据征信。传统征信在我国主要以央行征信系统为主,数据主要覆盖信贷领域,这是个人征信。当前是大数据征信时代,它覆盖的范围、人群、维度会更广,其采集数据也会更多。
杜志超还表示,整个征信行业对新金融的发展速度和市场空间是一种扩大化。传统金融在几十年、几百年间所经历的创新和变革的频次、数量,可能在新金融领域就只有短短的几年,原因就在于新金融的一些模式、渠道和产品设计往往会超出想象,填补以往的一系列空白,并且衍生速度非常快。例如,新金融机构敢更大胆、更快速地去放贷,以及设计各种理财产品和撮合交易,而其背后的支撑,就是整个征信行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