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当一线城市的成本变得高昂,一些二三线城市成为引PE筑巢的新热土。
始于各地方政府对招商引资、未来地方经济增长的强烈诉求,PE成为各地竞相争取的热门行业,随之催生了各地的金融创新试验区如雨后春笋般生长。乌鲁木齐、深圳前海新区、浙江嘉兴南湖区“基金小镇”等地,皆因地方政府的政策支持,成为PE注册地的新热土。
“我们正在考察新的注册地,目前比较倾向于在深圳前海和浙江嘉兴南湖之间选择,政策优势和区位优势都比较有吸引力。”一家注册在天津的大型人民币基金管理人对记者说。在他看来,天津因非法集资等问题被整肃之后,门槛逐渐提高,监管环境更加严格,政策优势不再明显。
目前在一线城市,基金注册门槛一直较高。根据相关规定,北京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认缴出资不低于5亿元人民币,首期出资额不低于1亿元;上海股权投资企业的认缴出资不低于人民币1亿元,单个合伙人的出资额应不低于人民币500万元。深圳、重庆均规定基金认缴出资不低于1亿元,首期出资额不低于5000万元。
相形之下,二三线城市试图推动地域分布格局重塑。嘉兴、乌鲁木齐等城市认缴出资只需3000万元,而且当地政府给予了大量的政策支持。
一位PE合伙人以有限合伙企业为例算了一笔账,一线城市企业所得税最高征收比例达到45%左右,而二三线企业给出的优惠幅度大概在16%~20%,中间相差金额达到1000万~2000万,此间无疑存在着巨大的吸引力。
南湖区金融办提供的最新数据显示,截止到2014年3月底,嘉兴市南湖金融区已经吸引了投资管理公司54家,注册资金6.4487亿元;引进有限合伙企业287家,认缴资金达到320.02亿元。
2010年12月,嘉兴市南湖区被列入浙江省首批七个省级金融创新示范县(市、区)试点。此后,南湖区规划2.04平方公里,打造“基金小镇”,作为金融创新示范区核心区开发建设。计划未来5年内,实现集聚500家以上的机构,管理资本超过3000亿元。
7月4日,“2014南湖私募投资国际峰会暨南湖基金小镇奠基仪式”将举行,预示着前期筹备2年的“基金小镇”实体建设将正式开展。
浙江省副省长朱从玖曾表示,嘉兴在南湖区“基金小镇”建设方面,要替入驻公司考虑盈利模式;注重引进律师事务所、投资银行等相关联的企业,形成综合效应;与上海之间建立固定的交流机制;注重金融综合利用,要充分利用各种金融机构,盘活金融资源,对资源进行综合利用开发。
一位与地方政府吸引PE有过沟通的业内人士称,在地方政府眼里,短期看,基金数年的投资管理期内地方政府并无任何获益,而一旦基金退出,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则会相当丰厚,更重要的是这些基金在当地注册、运营几乎不占用任何资源。
作者:彭友 来源:经济观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