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会颠覆传统银行业吗?对于这个极具争议性的话题,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谢平的答案很肯定。
在4日嘉兴的2014南湖私募投资国际峰会上,谢平放下话称,未来互联网金融可以让15亿人不用在商业银行开户存款。
“我问中央银行管支付的部门,为什么不能让15亿人直接在你们这开户,为什么一定要在商业银行开户?他觉得也有道理。无非就是计算机做一个超级网银。”谢平说。
那商业银行怎么办?“就把存款批发给商业银行,商业银行就是去找贷款户而已”。
其实,从数据上看,目前互联网金融并未影响传统银行的存款业务。今年6月,国有四大银行存款额增加了2.2万亿,以余额宝近期存量规模5000元估算,前者规模仍然是后者的四倍多。
但谢平认为,长远来看,互联网金融的最大创新在于产品和日常生活有关,从而模糊了金融和非金融的界限。而信息一旦打通,原来很多不可能交易的东西都变得可以交易,市场的意义也就不同了。比如滴滴打车、大众点评、微信红包等,都在颠覆传统的行业模式。
因此,只要互联网充分发达,将来很可能不需要用货币买东西,而是用股票去买汉堡,用保险产品去买家具。“在这种情况下,再理解货币、投资和支付,就可以理解互联网金融了。没有现金概念,所有的东西都是投资品了,你一旦需要消费,投资品就可以用来支付了。”
谢平说,这就是互联网金融的影响力。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认同这么“前卫”的观点。
相比谢平,工商银行原行长杨凯生更喜欢中间道路——“融合”。他在5日的一场论坛中表示,当今没有互联网概念或缺乏大数据技术是不行的;但以为互联网、大数据能解决一切问题也是不对的。“融合、传承加创新才是互联网金融的出路”。
杨凯生曾用余额宝的例子佐证自己的观点:余额宝作为货币基金,95%又存回了银行,流动性在银行里,因此并非导致银行缺钱的原因。也就是说,余额宝只是造成了存款在银行间的相互调整和银行品种的结构调整,并无颠覆性冲击。
“激进派”和“辩证派”的论争暂时不会有结果,更重要是还是当下。业内人士认为,目前的政策壁垒能否消除,监管能力是否跟上,赔偿机制是否完善,或将决定互联网金融未来的生命力。
作者:缪琦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